光引发剂784在光固化体系中的相容性研究
发表时间:2025-06-09光引发剂784(双 (2,4,6-三甲基苯甲酰基) 苯基氧化膦,BAPO)在光固化体系中的相容性是影响其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,涉及与树脂基体、活性稀释剂、添加剂等组分的相互作用,具体研究可从以下维度展开:
一、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
1. 树脂类型的适配性
丙烯酸酯类树脂:光引发剂784在环氧丙烯酸酯(EA)、聚氨酯丙烯酸酯(PUA)、聚酯丙烯酸酯(PEA)等常见光固化树脂中表现出良好相容性,其分子结构中的苯基氧化膦基团与丙烯酸酯单体的极性相近,且分子量(约 348 g/mol)适中,不易因分子间作用力过强而析出,例如,在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中,它可均匀分散,固化后体系透明度高,无明显相分离现象。
特殊树脂体系:在含硅氧烷、氟碳链等低极性树脂中,光引发剂784的相容性可能受限于极性差异。若树脂中非极性基团占比过高,它可能因极性不匹配而出现轻微浑浊,需通过添加助溶剂(如乙酸乙酯)或分子改性(引入长链烷基)改善相容性。
2. 分子量与树脂交联密度的影响
光引发剂784的分子量使其在高交联密度树脂(如双酚 A 型环氧丙烯酸酯)中仍能保持溶解状态,因高交联体系的网络结构形成前,其分子可嵌入树脂链段间隙;若树脂交联密度过低(如低官能度丙烯酸酯),光引发剂784可能因分子运动空间大而缓慢迁移,导致固化后表面发黏或结晶析出。
二、与活性稀释剂的相互作用
1. 稀释剂极性与溶解度参数
光引发剂784在极性活性稀释剂(如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 TPGDA、羟基丙烯酸酯)中溶解度较高,因极性基团(如羟基、酯基)可与它的氧化膦基团形成氢键或偶极相互作用;而在非极性稀释剂(如异冰片丙烯酸酯IBOA)中,溶解度随稀释剂碳链增长而降低,需控制添加量(通常≤5%)以避免析出。
溶解度参数(SP值)匹配性是关键:光引发剂784的SP值约为19-21 (J/cm3)1/2,与 TPGDA(SP≈20.5)的匹配性优于 IBOA(SP≈17.8),实际应用中可通过混合不同极性稀释剂(如TPGDA与IBOA按3:1复配)优化相容性。
2. 稀释剂官能度的影响
高官能度稀释剂(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TMPTA)因分子链支化度高,黏度较大,可能降低光引发剂784的扩散速率,导致溶解平衡时间延长,例如,将其添加在TMPTA体系中时,需在50℃下搅拌30分钟以上才能完全溶解,否则易出现局部团聚。
三、与添加剂的相容性挑战
1. 颜料与填料的干扰
在有色光固化体系中,无机颜料(如钛白粉、炭黑)的表面极性或吸附作用可能影响光引发剂784的分散性,例如,钛白粉的羟基化表面会吸附其分子,导致局部浓度降低,引发效率下降,需通过添加分散剂(如聚酯型超分散剂)或对颜料进行硅烷偶联处理,减少吸附作用。
填料(如纳米二氧化硅)的加入可能增加体系黏度,阻碍光引发剂784的均匀分布,建议在填料表面接枝亲油性基团(如甲基硅氧烷),改善与它的相容性。
2. 其他助剂的协同作用
受阻胺光稳定剂(HALS)或抗氧化剂(如 BHT)可能与光引发剂784发生氢键或电荷转移作用,影响其光解效率,例如,HALS中的氨基可与它的氧化膦基团形成弱键合,导致自由基生成量减少,需控制助剂添加量(≤1%)并通过预混合实验验证相容性。
四、相容性对固化性能的影响
1. 固化均匀性与表面效果
若光引发剂784与体系组分相容性差,可能在固化过程中发生相分离,导致涂层表面出现橘皮、白雾或光泽度下降,例如,在低极性聚乙烯基材的 UV 油墨中,若它与树脂相容性不足,固化后油墨层易因收缩应力产生微裂纹,影响附着力。
相容性良好时,光引发剂784可均匀分布于体系中,确保光引发效率一致性,如在透明 UV 胶黏剂中,它的均匀分散可使胶层在365nm光照下10秒内完全固化,且透光率>95%。
2. 残留与迁移风险
相容性差可能导致光引发剂784未完全参与固化反应而残留于材料中,增加迁移风险,例如,在食品包装用 UV 涂料中,若它与树脂基体相容性不足,固化后涂层中的游离光引发剂784可能迁移至食品接触表面,需通过凝胶渗透色谱(GPC)检测残留量,并通过分子改性(如引入聚合物链段)提高与树脂的共价结合能力。
五、改善相容性的技术途径
1. 分子结构修饰
通过酯化、醚化等反应在光引发剂784分子中引入长链烷基(如 C?-C??),降低极性以适应非极性树脂体系;或引入多羟基基团,增强与水性树脂的相容性(如制备水溶性784衍生物)。
合成光引发剂784与树脂的预聚物(如 784 接枝到 PUA 链段上),通过共价键结合避免相分离,适用于高要求的光学材料。
2. 工艺优化
采用升温溶解法:在40-60℃下将光引发剂784与树脂混合,利用温度升高降低体系黏度,促进分子扩散;
超声辅助分散:通过空化效应打破光引发剂784的团聚体,尤其适用于纳米复合光固化体系(如含纳米 SiO?的涂层)。
光引发剂784在光固化体系中的相容性取决于其与树脂、稀释剂及添加剂的极性匹配、分子量协同及相互作用强度。通过调控体系组分的溶解度参数、优化加工工艺或进行分子设计,可有效改善相容性,进而提升固化材料的均匀性、力学性能及安全性。实际应用中需针对具体体系(如涂料、3D 打印树脂)进行相容性测试(如浊点测试、动态光散射分析),以确保光引发剂784的高效应用。
本文来源于:岳阳市金茂泰科技有限公司官网http://www.kimoutain.cn/